来源:中国能源报 时间:2013-02-28
2月19日,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,《湖北省大型火电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(2011-2020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已于日前发布。《规划》显示,在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间,该省火电装机将有巨大发展。
据了解,到2020年湖北省火电装机规模将超越水电装机规模,成为该省发电装机主力。届时,火电装机占比将较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,占湖北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,达到54.4%。
煤电装机目标宏大
《规划》预测到2015年,湖北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,其中水电3718万千瓦(含三峡2240万千瓦),火电3022万千瓦;2020 年,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650万千瓦,其中水电3800万千瓦(含三峡2240万千瓦),火电5250万千瓦。湖北省2011-2015年电源建设空间约1700万千瓦,2011-2020年约4340万千瓦。
据了解,截至2011年底,湖北全省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为5314.08万千瓦(含三峡电站2100万千瓦),其中水电装机3386.15万千瓦,约占64%;火电装机1917.36万千瓦,约占36%。
通过以上数据比较,不难发现,湖北省火电装机容量将实现巨大发展,10年间将增长1.7倍,年均增速超过10%。
“北煤南运”机遇难得
不过,火电大发展是需要充足的电煤供应作为保障的,而湖北省是一个“多水少煤”的省份,当地现有火电企业用煤绝大部分靠铁路运入,但目前铁路运力有限,部分线路已经饱和。面对这样的现状,记者了解到,《规划》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制定宏大的火电发展目标,主要是因为“北煤南运”通道建设的启动。
2012年初,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运煤通道工程项目建议书,标志着酝酿多年的“北煤南运”能源大通道建设正式启动。“新通道的建设,不仅可以缓解湖北省煤炭运输压力,而且将进一步拓展湖北省煤炭来源渠道,为湖北省大力发展火电提供保障。”湖北省荆州市发改委能源科科长朱金祥认为。
数据显示,预测2011-2015年湖北新增煤电装机900万千瓦左右,2020年全省累计新增火电装机2900万千瓦,相应电煤新增需求近1500万吨和4700万吨。而据记者了解,根据《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》,新通道在2025年和2035年分配给湖北省煤炭运力分别为 3110万吨和4360万吨。对此,《规划》认为,目前来看新通道分配给湖北省煤炭运力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,但考虑到焦柳线改造扩能以及京九、京广客货分流等因素,湖北省煤炭分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,电煤需求将基本可以得到满足。
“另外,新通道的设计输送能力达到2亿吨,未来湖北省有条件争取更多煤炭在湖北下载。”《规划》认为。
据朱金祥介绍,“北煤南运”大通道在湖北沿线将建设四个煤炭储备基地,荆州将是最大的一个。“家有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”湖北能源集团与荆州市人民政府曾在2012年1月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双方同意在“北煤南运”大通道沿线的公安县规划总装机4×100万千瓦的路口电站,分两期开发,首期开发 2×100万千瓦;在松滋合作开发2×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。
而记者从荆州市人民政府了解到,根据《湖北省煤炭储配基地中长期规划(2011-2020)》,荆州“北煤南运”煤炭储配加工基地将形成年中转加工5000万吨以上规模和能力,相应规划建设的发电能力更是将超过1000万千瓦。
水电潜力有限“倒逼”火电大发展
事实上,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,水资源丰富,水电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。但《规划》中水电2020年的装机容量只比2011年增加414万千瓦,增幅只有12.2%,与火电近两倍的增长相比,相形见绌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记者了解到,这主要是因为湖北省虽然水资源较为丰富,但开发率较高,已基本开发完毕,进一步开发潜力有限。“以荆州地区为例,当地水电资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就已大范围开发,目前几乎没有任何开发利用空间。”朱金祥对记者表示。
另据了解,“在湖北省当地的电力生产和供应中,火电装机容量虽然要小于水电装机容量,但是其起的作用却要远远大于水电。”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黄生琪对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表示。
据他介绍,尽管三峡水电站建在湖北省,但是电站电量绝大部分送往华东和南方电网,在湖北省当地消纳的部分较少,真正为湖北省出力的“有效”水电装机容量并不大。“刨去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的20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,湖北水电装机容量仅为1000万千瓦左右,远小于火电装机。实际上,火电一直是湖北省电力生产的绝对主力。”黄生琪说。
同时,上述人士也都认为,水电因受来水影响大,丰枯期出力悬殊,对电力稳定供应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,湖北省由于水电装机占比较大,这种影响也更为突出。
此外,《规划》表示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电力需求也将继续增多,湖北省的电力供应压力不断加大。而内陆核电的重启也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因此有观点认为,“湖北大力发展火电,‘华山一条路’,是机遇也是无奈之举。”